“田埂艺术家”缪惠新首次在浙江举办个人画展
日期: 2016-07-29
点击量: 20
7月27日上午,“嚼土——缪惠新‘现代乡土绘画展’”在位于杭州西湖文化广场的浙江省文化馆民间艺术展厅开幕。48幅色彩饱满的油画作品展现了这位秀洲农民画作者近几年的创作成就,吸引了参观者纷纷驻足欣赏留影。
缪惠新是浙江省首批农民画作者之一,早在1983年就开始接触秀洲农民画这种现代民间绘画,并在30余年时间内创作大量作品,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人画展,部分作品还被中国美术馆、浙江美术馆、中国美院以及国内外人士收藏。然而对于这位土生土长的油车港籍农民画作者而言,这次画展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这是他在浙江这片故土上首次举办个人画展。
据介绍,这次展出的48幅作品中有两幅是旧作,分别是创作于1983年的《七牛图》和1993年的《我年青时代的父亲》,其余46幅作品则是近三年内创作的新作。从绘画风格来看,早期的作品偏向传统农民画,而后期则越来越接近西洋抽象画。
“父亲”、“母亲”、“祖母”……记者发现,缪惠新的作品中人像画特别多,其中部分画的是他自己的亲人。“30多年来我的创作风格虽然在变化,但是关注的题材从来没变过,比如亲人、乡村、家园、草木虫鱼、四季变更等等。”他说。缪惠新向记者解释了这次画展的主题“嚼土”,因为他在农村生活了近40年,农村的土地滋养着他,也赋予他创作灵感。画展的前言中写道:“我的村庄是土、我父亲是土、母亲是土,凝为小小的土丘。这在我的心里已经足够的厚了。”
除省、市、区相关人员参观画展外,秀洲区文化馆还组织了数十名秀洲农民画创作骨干赴杭观摩了本次画展,包括小有名气的秀洲农民画“四姑娘”等。馆长张建中告诉记者,创作骨干是指创作数量多、质量高、获奖多,且创作热情高涨的一批农民画作者,他们对秀洲农民画怀有深厚感情。
近年来,区文化馆每年采取两种模式培训创作骨干。一种模式是组织创作骨干赴各地观摩各类画展,开阔眼界、汲取精华,保持艺术创作的生命力。另一种培训模式是依托设施齐全的秀洲·中国农民画艺术中心,邀请美术界专业人士和文化馆美术干部为创作骨干讲课。7月26日,由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嘉兴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承办的浙江省农民画技能人才培训班在艺术中心闭幕,专家给学员们讲述了农民画产生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进程。
缪惠新是浙江省首批农民画作者之一,早在1983年就开始接触秀洲农民画这种现代民间绘画,并在30余年时间内创作大量作品,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人画展,部分作品还被中国美术馆、浙江美术馆、中国美院以及国内外人士收藏。然而对于这位土生土长的油车港籍农民画作者而言,这次画展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这是他在浙江这片故土上首次举办个人画展。
据介绍,这次展出的48幅作品中有两幅是旧作,分别是创作于1983年的《七牛图》和1993年的《我年青时代的父亲》,其余46幅作品则是近三年内创作的新作。从绘画风格来看,早期的作品偏向传统农民画,而后期则越来越接近西洋抽象画。
“父亲”、“母亲”、“祖母”……记者发现,缪惠新的作品中人像画特别多,其中部分画的是他自己的亲人。“30多年来我的创作风格虽然在变化,但是关注的题材从来没变过,比如亲人、乡村、家园、草木虫鱼、四季变更等等。”他说。缪惠新向记者解释了这次画展的主题“嚼土”,因为他在农村生活了近40年,农村的土地滋养着他,也赋予他创作灵感。画展的前言中写道:“我的村庄是土、我父亲是土、母亲是土,凝为小小的土丘。这在我的心里已经足够的厚了。”
除省、市、区相关人员参观画展外,秀洲区文化馆还组织了数十名秀洲农民画创作骨干赴杭观摩了本次画展,包括小有名气的秀洲农民画“四姑娘”等。馆长张建中告诉记者,创作骨干是指创作数量多、质量高、获奖多,且创作热情高涨的一批农民画作者,他们对秀洲农民画怀有深厚感情。
近年来,区文化馆每年采取两种模式培训创作骨干。一种模式是组织创作骨干赴各地观摩各类画展,开阔眼界、汲取精华,保持艺术创作的生命力。另一种培训模式是依托设施齐全的秀洲·中国农民画艺术中心,邀请美术界专业人士和文化馆美术干部为创作骨干讲课。7月26日,由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嘉兴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承办的浙江省农民画技能人才培训班在艺术中心闭幕,专家给学员们讲述了农民画产生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进程。
上一篇:
姜淮:用专业展会诠释产业创新内涵
下一篇:
从“宁波智造”看设计迭代“逆袭”